尽管受到9月出口不利的意外影响,但前三季度外贸总体运行当中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和新情况值得关注。
一是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显著高于加工贸易。前三季度,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7.8%,而加工贸易进出口仅增长0.7%。一般贸易增速高于增值能力较弱的加工贸易意味着中国贸易发展的自主能力增强。
二是加工贸易转型迹象日趋明显。加工贸易产业的分工格局,开始从以往的加工装备为主的低附加值环节向研发设计、创立品牌等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延伸,逐步实现从委托来料加工为主向自营进料加工为主运作方式转变。
三是从贸易结构来看,初级产品出口的比重下降,进口替代能力增强。过去中国严重依赖进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如今以汽车零件为代表的该类产品不仅实现了部分替代进口,而且还远销海外。
四是从区域布局来观察,中西部进出口快速发展,承接国际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成效显著。前三季度,相比全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体小幅增长0.3%,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了16.5%。
在自主能力、附加值、区域布局、产品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外贸运行的内在活力和运行质量正在出现积极的变化,同时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持续回落,外需依赖减弱。据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分析,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50.4%,较去年同期进一步回落0.7个百分点。
全年外贸有望稳步发展 综观全年外贸走势,受益于7月份以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以及国际环境新变化和经济内生性增长动能的企稳,外贸运行将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
未来一段时间,国际外贸环境将有所改善。一是从近日美国两党初步达成的债务上限短期协议来看,预计自10月下旬起,源自美国债务上限的政治风波将逐步消解;二是自10月起,欧美传统出口市场相继进入传统的消费旺季,预计源自欧美市场的需求订单将有所回升;三是发展中国家在外贸上的"抱团取暖"将有助于中国外贸发展。
从国内环境分析,上海自贸区的挂牌设立,将间接促进我国外贸增长。
国内宏观经济企稳向好,直接拉动了中国主要进口商品呈现不同程度的恢复性增长。原油进口量9月增速由上月的16.45%大幅反弹至27.89%,创下3年新高;上游基础化工品中的初级形状塑料进口量也开始转跌为升,9月初级形状塑料进口量同比增速由上月的-5.7%反弹、回升至0.44%。与大型投资项目相关的铁矿砂及其精矿、钢材9月进口同比增速均出现平稳增长态势。从反映微观制造业的自主性投资的设备制造业(机电产品、汽车和汽车底盘)、金属制品业(未锻造铜及铜材、未锻造铝及铝材、金属加工机床)的进口增速看,9月进口需求延续此前的底部复苏态势。
一系列调查也印证了市场信心的恢复。根据海关总署9月底对近2000家企业网络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7.8,较8月份回升1.7,这是连续第二个月环比回升。
有关调查数据还显示,反映新增订单的金额同比减少的企业,较8月份减少了3.1个百分点,对未来2-3个月出口形势不乐观的企业较上个月减少了2.7个百分点,反映出口综合成本同比增加的企业较上个月减少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