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协会全体理事单位和广大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行业发展全局,认真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重点抓好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产品创新等工作,全面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结合行业在2009年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的新形势,主要开展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调查研究,正确分析形势,树立行业信心,倡导练好内功,积极应对危机
行业的调查研究表明,五金制品行业总产值已达8000亿元,一直保持15%以上的增速,其中出口达503亿美元,约占行业总产值的40-50%,除了2007年增长7%外,以前一直保持在20-30%的高速增长。但是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五金行业以出口为主的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一夜之间,出口订单消失,签好的出口合同有的甚至已交定金,也以种种借口退货。受影响最大的行业是工具五金、建筑五金、锁具、刀剪、拉链。有人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没有敌人,真正的对手就是自己。因为我们很多出口企业是以OEM为主,没有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们的软肋充分地暴露出来。2009年是行业发展较为困难和竞争激烈的一年,外需持续疲软,市场总体需求下降,再加上国际品牌加入进来,形成内需市场过度竞争。2009年上半年出口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2%,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情况。
面对严峻的形势,协会正确分析形势、树立行业信心、倡导练好内功、积极应对危机。首先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扩大内需和自主创新这两个重要环节,开展各项工作。去年以来,协会认真学习研究国务院提出的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具体政策和中央有关经济工作重要会议明确提出的各项应对措施,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支持,第三季度开始,行业有效遏止了持续下滑局面,并且企稳回升。
五金制品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吃、住、行。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和国内经济急剧下滑的背景下,怎样判断五金制品行业发展潜力?又如何去释放其发展潜力?从长远看,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协会认为只有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扩大内需和进行自主创新这两个重要环节,充分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增加硬软两方面的实力和投入,才能逐步转变行业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
一是针对国家出台的十项扩大内需具体政策,分解五金制品行业的十大类产品在十项扩大内需措施中的所能享受到的政策,对号入座,做到有的放矢。(1)针对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抓好与廉租房建设有关的厨卫产品的配套;(2)抓好与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建筑五金产品的质量和新产品研发力度;(3)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贯彻好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继续引导行业做好污水处理和节水、节能产品的开发;(4)引导企业在满足大中城市市场需求的同时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把可利用的国家政策用足用活。
调查表明,以内销为主的产品,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势头,其中以自主品牌和掌握销售渠道的、及时调整市场结构的、以内销为主的厨卫行业的、坚持做精做专及具有特色产品的骨干企业均呈现出高速增长,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是十项扩大内需措施中第六条,再次明确了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改变五金制品行业的粗放发展方式,改变落后产能严重过剩,低档产品多,中、高档产品少,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世界名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状况,仍然是近期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好最近国家出台的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技术改造发展的支持政策,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提升,引导行业走创新、质量、节能、环保、安全发展之路,为行业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一)加快结构调整,支持技术创新,提高行业产品档次和企业水平。
围绕着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和《轻工业振兴规划》,制定了中国五金制品行业应对金融危机措施。
1、围绕着促进住宅产业精装修的扩大,提出发展厨卫产品与之要配套;
2、围绕着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启动提出了厨卫产品服务新农村的需求;
3、围绕着绿化工程和室内装饰的发展,提出加快园林园艺工具和装饰机具的发展;
4、围绕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提出与食品有关的烹饪炊具的用材要符合安全卫生标准;
5、围绕着出口市场疲软,提出开拓国内市场两条腿走路,平衡发展,搭建自己的销售网络和培育自主品牌的实施方案;
6、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和培育好产业集群以及办好一刊一网一展的协会三张名片。
(二)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行业发展情况并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方面的支持。
1、协会积极参与燃气热水器的家电下乡项目,及时召开有关会议、制订家电下乡(燃气热水器)招标办法并参与评标;对《家电下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提出修改意见,将产品标准改为产品评标细则。此外,及时召开中标企业座谈会,提出保证产品安全和做好相关工作的各项要求。同时也积极反映企业在下乡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和建议。
2、在参与《轻工业振兴调整规划》编制和落实过程中,积极反映行业出口遇到的危机,争取回调有关产品出口退税率(目前情况是阀门13-14% ,水龙头14% ,丝网5%,手工具9%,园艺工具5%,不锈钢器皿9%,打火机11%,炊具9%,锁具9%,拉链 13%,淋浴房11%,刀剪5%,保险箱5%,燃气热水器9%,燃气灶5%,对尚未回调的,秘书处仍在积极争取中)。选择传统产业的骨干企业,向其反馈申报政府贴息技术改造项目信息,选择重点和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申报工信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3、上报《轻工业产业技术发展指南》有关燃气具、水龙头、淋浴房、锁具等五金类技术项目。
4、协调解决淋浴房企业在海关报关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在海关税则调整过程中增加淋浴房海关税号。
5、将燃气热水器热效率回收技术和推广高效节能燃气热水器、燃气灶、吸油烟机等产品列入发改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并将积极申报节能产品列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目录》。
6、参加联合会召开的贯彻规划扩大内需服务新农村建设新闻发布会,并着手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厨卫单一产品有很大潜在市场,在收入较高的农村市场已经不完全以低价格为第一选择要素,也开始考虑品牌响、性能好、质量稳定的产品,所以,应组织燃气具、油烟机、淋浴房和水暖阀门等行业研究开发农村市场具体办法。
(三)继续推进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的集约化发展。
目前,全行业在全国与有关地方政府共建立了37个五金产业集群。其中今年与地方政府新建了四个产业集群,分别是: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中国五金产业工贸城"、广东省阳江市"中国刀剪产业基地"、河北省黄骅市"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广东省鹤山市址山镇"中国水暖卫浴五金生产基地"。协会还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建设座谈会,邀请国家工信部和中轻联有关领导解读《轻工业振兴与调整规划》并同各产业基地进行交流。据200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五金产业集群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带动就业达200万人,过去几年的平均增速在15%以上,各产业集群已成为所在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促进地方五金行业企业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与聚集的作用,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行业竞争力。
2009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协会结合行业实际,进行了认真贯彻落实。针对行业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行业召开的会议上和有关活动中倡导全面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与附加值,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例如:燃气热水器产品使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的水箱,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协会秘书处积极应对媒体对于燃气热水器的"铝代铜"热交换器的误导,及时提出协会意见,正确引导行业发展。
以《行规行约》的制修订为重点,引领企业健康和谐发展,转变以往粗放的发展方式,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搞好诚信经营,做到国内外市场"两条腿走路",不但占有市场,更要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合理的利润空间和良好信誉,进一步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
要求企业注重产品安全,完善产业链,积极同原材料企业开展合作。燃气用具、压力锅等产品的安全问题一直是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均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经常使用的产品,产品安全自然成为人们关心的核心问题。产品安全涉及到使用方面的安全以及食用或饮用方面的安全等问题,关于使用方面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产品及产品部件的使用安全性上面,必须确保从产品的设计、性能到采购的产品部件的安全性。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组织生产,在原材料的采购方面把好关,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从而生产出合格的成品。
在不锈钢制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积极与新兴的工业设计行业探索合作的方式和双方合作产业链,推进不锈钢设计产业的兴起,推进中国创造。
注重提升员工素质,积极开展业务技术培训。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政策,行业发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