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十二五"期间五金行业酝酿五大转变
2011-03-04 返回列表
    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雾霭仍笼罩着全球五金业,但中国五金市场却率先回暖,全行业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据海关统计,2010年,全行业进出口总额达到749.23亿美元。同比增幅达30.1%,其中出口总额为575.1亿美元,同比增幅达31.4%;进口总额为174.12亿美元,同比增幅26%。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至10月,全行业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27%。
    中国五金制品行业何以实现如此快速的增长?"十二五"期间,五金行业将有怎样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笔者采访了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石僧兰。
    笔者:萎缩的国际市场需求给全球五金业造成了重创,中国五金行业何以实现持续增长?
    石僧兰:在发展的低谷中,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引导全行业调整策略,加快转型和结构调整,由出口为主转为"内贸外贸并举、国内外市场并重"的两条腿走路,持续开拓国内市场。而这种积极的带动作用成效显著,引发了五金行业的全面反弹,尤其在内销上呈现出爆炸性增长,实现了全行业27%的高增速。
    笔者:在"十一五"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五金制品行业将在"十二五"期间有哪些重大部署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石僧兰:"十二五"规划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提出产业向低碳环保转型,但具体怎么转,则需要行业和企业结合自身状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深层次的改变。
    转型不是转行,不是从现在的生产领域转向其他的生产领域。实际上,产业转型的核心是提升,是从现有状况向更高层次的产业模式迈进。近段时间,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走向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提炼出了"十二五"期间实施的五大转变,这就是未来5年中,五金行业规划和提升的主要方向和工作重点。
    笔者:据悉,协会在年初对全行业提出了"要精耕细作"的要求,这是否是转型发展的内涵,"五大转变"的内容是什么呢?
    石僧兰:第一个转变是: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改变原来行业小、多、弱、散现状,提升产品加工能力,提升制造设备、工艺,创建品牌,走一条集约化发展之路。
    在过去15年的发展过程中,五金行业基本走的是粗放型发展之路,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劳动、低档产品过剩、高档产品不足等弊端一直存在,不仅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也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如今,这种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粗放向集约转型的核心在于,提升产品加工能力和质量水平,走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发展之路。提升品质、创建自己的品牌、渠道、自主创新能力已成当务之急,从粗放转向集约迫在眉睫。
    第二个转变是: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可以把现代的电子、"IT"等技术引入行业。
    在2010中国国际五金展上揭晓的水龙头工业设计大赛,就是协会从工业设计入手,为增加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而对全行业做出的示范和引导。五金行业品种繁多,各有特色,走技术密集型路子,有很大上升空间。

    二维码
    电话:010-67770641 传真:010-67774414 邮箱:sujingg@126.com 投稿邮箱:zhangchuan1991@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百子园5号楼C座903
    Copyright ©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50324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9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