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 张东立
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是行业协会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和地方经济、行业企业紧密相关。五金产业集群的发展,就是通过行业协会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逐步形成规模的。经过十几年时间发展,五金产业集群已成为中国五金制品行业发展的一大标志和特征。在这个时候能够在丽江召开产业基地发展座谈会,不仅可以对过往产业基地发展经验充分总结,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当下,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本次会议的召开情况看,会议内容集中务实。会议主要围绕几年来产业基地的发展建设,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对行业产生冲击这样的大背景下,行业如何应对危机寻找出路,各方代表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解决办法。应该说,虽然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其影响,但已经看到了曙光。
从参会代表的态度上看,我对大家认真参加会议的态度,感触很深。因为会议内容很吸引人,因此会场的现场秩序很好。各位代表在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时,也都提出了产业基地现在面临的困难,以及各自的解决方法,同时还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因此可以说本次会议高效务实,达到了会议召开的预期目的。
下面,我将结合大家的发言以及上半年国内经济走势,谈一下我对五金产业基地建设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宏观经济回暖,对于内需和出口仍需保持关注
7月15日,国际统计局对今年上半年国家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公布,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对此都有一些评论。主流的意见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政府陆续出台的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已使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的不利的局面得到了遏制。目前,虽不能说中国的经济形势已全面复苏,但正在逐渐回归正轨。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达到7.1%,很多专家对此乐观表示,全年GDP增长有望达到8.5%甚至更高,但我们对此还需要进行冷静分析。
在统计局公布数据之前,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两句话,一是经济开始企稳向好,二是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牢靠。
我们都知道,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现在的情况是:在今年上半年GDP增长7.1%当中,投资的贡献率达到87.6%,拉动GDP增长6.2%,可以说投资仍占GDP增长主导地位;消费贡献率达到53.4%,拉动GDP增长3.8%,在国家一系列鼓励内需的政策出台,对于拉动消费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出口的贡献率是-41%,出口的大幅度下降,使GDP增长下滑2.9%。
研究这组数据不难发现,国内投资在上半年依旧保持强劲态势,消费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也会逐渐达到预期目标,而出口下滑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因此,如何扩大内需、促进出口增长,是我们近期需要关注的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五金行业的影响,我们早有预见。自去年以来,我们在与企业交流过程中一直强调,要树立信心、积极应对。在目前形势即将发生转变的关头,我们需要客观、清醒、冷静的分析。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最为强烈的时候,我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看国家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来刺激国内经济回暖,相对而言,少了对自身问题的分析。现在,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冷静分析自己在危机中表现出的不足,以及今后如何去改善这些不足的地方。
关于轻工发展振兴规划
五金产业集群和生产企业一定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轻工发展振兴规划,不要把规划当作是短时间内的权宜之计。出台"规划",是国家针对当前国内以及国际形势综合考量的结果,它既是对"十一五规划"的补充,也为"十二五规划"乃至今后更长时间指明了方向。
"规划"强调的是结构调整和转型提升,这是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长期任务,也是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一个主旋律,因此大家要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规划"。
全球金融危机一方面使海外订单迅速减少,对五金产品出口造成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在危机面前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因此,目前正是行业进行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
从2003年开始,中国五金产品每年保持30%左右的速度增长,2008年,即使面临非常困难的外部环境,但五金行业还是完成出口交货值500多亿美元。可以说五金行业受惠于出口,但同时由于对出口依存度较高,也经常受国际经济形势左右。
同时,严重依赖出口也导致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生产企业同质化竞争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国五金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和完整的渠道销售体系,从而影响了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议价能力。
因此,金融危机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们以警示,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的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陷。现在已经有一些企业为长远计,开始进行技术改造、品牌建立、渠道推广,这些练内功的举措,一定会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于产业集群建设的情况和意见
产业基地是我国在推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伟大创举。中国五金制品协会自1996年正式授予张家港大新镇"中国五金之镇"开始,在轻工行业率先开始推广产业基地建设。经过十几年时间的发展,我们认为,产业基地建设非常符合五金这个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五金行业的区域特征十分明显,行业构成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基地的建设,对于摸清行业情况、进行行业管理和服务都是非常有利的。随着基地授予和建立的体系越来越成熟,我们也摸索出一套"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所谓"点",就是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和产品分会,亲自去抓各个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吸收他们进入协会和产品分会,并担当一定职务。所谓"面",就是通过和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合作,共建产业基地。从现在情况看,这种方式非常符合行业实际情况,也是非常成功的,得到了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认可。
点面结合的方式,基本能掌握全国五金行业90%的情况,因此能够做到说清行业情况,在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行业情况的时候,也就有了一手资料和最新信息。
产业基地对于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产业基地汇集了多方力量,一个基地的形成不仅仅是生产方面的集中,而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衔接。
在这一点上,产业基地所形成的优势,已经得到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认可。记得在授予温州剃须刀之都的当天,飞利浦(中国)有限公司就曾致电于我询问情况,他们表示对此十分关心,通过随后几年温州剃须刀行业同飞利浦公司出现的一些商业摩擦和官司,使我们感受到,跨国公司对于中国产业集群实际上是非常重视和忌惮的。
从这点上看,建设五金产业集群,对于提高"中国制造"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具体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使产业集群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1.深入调查研究产业集群基本情况,摸清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调研活动将产业集群所在的地方政府、企业所反映的诉求及时向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反映。
2.认真组织行业落实和完成轻工发展振兴规划。引导企业对相关政策充分理解和灵活运用。这其中我主要想谈两方面问题,一是标准,二是公共服务平台搭建。
强化标准化制定方面的工作。为落实规划,五金行业需要新制定和标龄超过5年的标准有220项之多。虽然任务很重,但为了行业发展,我们必须做好标准化制定的相关工作。在这方面希望得到行业企业和产业基地的大力支持。标准化工作可以说是行业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关系到全行业的竞争力,所以希望得到全行业的共同支持,协会在其中也将做好组织的牵头作用。
3.做好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工作。基地建设不是单纯为了挂个牌子、要个名字,而是要起到促进地方经济、带动行业健康发展的作用。因此,需要更加注意产业集群内涵建设,提升产业集群整体水平。现在各产业集群在这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纷纷根据自身条件和所拥有的优势,来进行产业基地建设,这是今后工作过程中需要坚持下去的。
4.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前段时间,协会应德国博西电气集团邀请到德国考察,应该说目前我们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档次,照比发达国家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国内企业还是应该在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引进方面舍得投入,争取使产品的精密度和质量、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5.抓好市场开拓工作。市场战略一定要坚持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两条腿平衡发展的策略。目前,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在中国开店设厂,目的就是占领中国巨大的市场资源,因此我们国内生产企业没有理由放弃家门口的市场,中国企业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国内市场。
最后,就是要密切联系各产业集群所在地的政府和企业,按照共建的原则发挥各自优势,把产业基地建设好。虽然目前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认为只要方向明确、方法正确、政策措施到位,我们就能够使产业集群和行业得到全面提升,使"中国制造"获得永续发展。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