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石僧兰
一、五金特色产业基地概况
20世纪90年代,五金制品行业在历经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后,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1、企业所有制开始转变为以民营为主,2、产业开始自发地向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地转移,3、同时这些地区的政府开始认识到特色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推动本地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并对吸纳劳动就业和有利于产业的结构优化,有利于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等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而形成了行业协会与地方政府两方面花大力气共同打造特色产业基地的可喜局面。
到目前为止,协会与地方政府共建有34个特色产业基地。按照协会制定的《中国五金行业特色区域称号命名管理办法》的命名类别来划分:现有中国五金产品之都9个,即:中国燃气具之都(顺德)、中国厨具之都(嵊州)、中国锁都(温州)、中国阀门之都(玉环)、中国拉链之都(晋江)、中国打火机之都(宁波)、中国弯头管件之都(孟村)、中国日用五金之都(丹灶)、中国钮扣之都(桥头);有中国五金产业基地20个,即:中国五金基地市(揭阳)、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小榄)、中国水龙头生产基地(水口)、中国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新会)、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温州)、中国打火机生产基地(夏邑)、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温州)、中国五金制品生产基地(余姚)、中国水龙头生产基地(玉环)、中国滑轨产业基地(勒流)、中国铰链产业基地(勒流)、中国工具产业基地(金华)、中国厨卫配件产业基地(奉化江口)、中国淋浴房产业制造基地(中山)、中国建筑五金产业基地(遂昌)、中国丝网产业基地(安平)、中国卫浴配件基地(萧山党山)、中国拉链生产基地(汕头)、中国拉链产业基地(义乌)、中国五金产业工贸城(临沂河东);有中国五金之乡(镇)5个,即:中国淋浴房之乡(萧山南阳)、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彩塘)、中国拉链之乡(桥头)、中国五金之乡(永康)、中国五金之镇(大新镇)。
4、(1)34个产业基地有28个在广东和浙江两省,占基地总数的85%,其中浙江省17个;广东省11个;河北省2个;山东、河南、江苏、福建各1个。
(2)按产品类别划分,综合类7个;建筑五金7个;不锈钢制品及厨房用具6个;日用五金5个;拉链4个;淋浴房2个;工具、燃气具、锁具各1个。
(3)发展模式:
传统工业聚集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地区的五金行业比较早地实现了国退民进,大批民营企业在当地利用其技术优势和销售渠道,如雨后春笋般自发形成了产业集群,很快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地方政府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使产业链逐步完善。
张家港市大新镇是苏南地区乡镇企业起步较早的工业卫星镇,以五金起家,靠五金发家,已有70多年的生产历史,是协会授予的全国第一个"五金之镇";安平丝网业已有500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弘治元年,即公元1488年,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样的基地还有永康五金、水口龙头等。
先商后工型: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在20世纪80年代初,敢为人先的桥头人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桥头钮扣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以钮扣、拉链为龙头,各类经济齐全的产业集群。与此类似的还有新会不锈钢制品行业,也是在开展以经营不锈钢原材料为贸易的基础上发展为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的。这样的基地还有义乌拉链、揭阳五金、山东临沂河东区五金工贸城等。
5、据不完全统计,34个产业基地的年销售额已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安置就业人员171.3万人,生产企业总数量4万多家(详见附表)。近三年销售额的平均增长速度在15%左右。
二、五金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些年来,协会针对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特点,一直把五金
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明确了协会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原则,确立了五金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内涵,即构建行业的研发中心、信息中心、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市场物流中心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平台。
各产业基地结合各地行业发展实际,在以上方面均取得较好较快的发展,各基地相关五金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有些还是世界出口制造基地。对加快产业升级,改善企业竞争环境、开拓国内外市场以解决企业设备落后、产品档次低、创新力不足、融资困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产业基地在这个过程中也涌现了一些值得在行业推广的典型做法。
(一)搭建和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1、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瓶颈问题。
中山市小榄镇是"中国五金制品基地",在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具有行业示范作用。该镇为彻底解决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技术设备较为落后、产品档次低、创新不足、融资困难等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于2000年成立了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不断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经过近8年的发展,目前中心拥有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工业培训、科技创业、质量检测、资金担保共六大功能,服务实体28个。拥有专业化服务团队25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109人,本科以上学历的占77.86%。中心总资产1.86亿元,研究试验及办公场地11692平方米,拥有各类先进设备260多套。2008年,为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和节能降耗工作,还建立了工业设计服务中心、节能服务中心和项目拓展服务中心等,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当地五金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而且企业充满发展动力。2008年,中心服务企业2240家,完成服务合同7994宗,服务收入2428万元,新增固定资产投入537万元,三大网站共发放企业信息50000多条,成功申报建设项目14项。中心及下属机构分别被授予 "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
此外,其公共检测服务也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经营成本。针对欧盟日益严格的环保指令要求,该中心于2007年10月份成立立创检测公司,为企业提供及时便利的检测服务,并取得了国家的第三方检测资质,检测成果获得30多个国家的认可,有效地降低了中小企业综合检测成本。2007年6月成立了小榄五金检测服务公司也为该镇金属材料和锁具产品等提供了专业检测服务,大大节约了检测费用。
2、创新服务体系,搭建网络平台,促进产业基地发展。
(1)佛山南海区的丹灶镇是"中国日用五金之都"。该镇在拓展创新服务体系方面做法值得借鉴。该镇以广东五金技术创新中心为核心,整合了华南五金交易网、南海华中科大模具研发制造有限公司、南海华中金望新技术开发中心、华南五金网络科技培训中心﹑华南五金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形成资源共享的南海五金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在五金产业中实施网络营销、新产品快速开发、企业内部信息网络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应用等方面改造和提升整个传统五金产业。2008年5月丹灶镇引入专业商务公司对华南五金交易网进行了升级改造,已成为国内第三大五金专业网站,也使华南五金网成为网上展馆。
(2)山东临沂河东区是今年刚刚命名的"中国五金产业工贸城",该区是从信息网络建设为突破口的。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积极依托临沂五金市场及东立五金机电物流城,以完善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全程管理四大功能为核心,整合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信息化领跑传统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五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出了具有现代化网络功能的五金产业工贸城。
3、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提升创新能力。
龙头企业产品研发引导产业升级成果初显。"中国燃气具之都"顺德区政府以万家乐、万和这两个燃气具行业的巨头企业为依托分别成立了国内首家"节能环保燃气具研发中心"和"中国厨卫研究中心"使得冷凝式热水器和安全节能灶得到进一步推广,受到消费者欢迎,同时对燃气具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中高端产品的研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燃气具产品的价值逐步回升。据有关数据显示,燃气热水器均价提升了10%,燃气灶均价提升11%。
(二) 政府出台扶持政策
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其功能的建设。随着此项工作的逐步发展,我们协会经过研究2005年在全国首次推出和地方政府共建的原则。目前各产业基地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产业基地发展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取得良好效果。
1、以自主创新,提升品牌的竞争力为切入点,出台奖励办法。
浙江金华是协会授予的工具五金产业基地,该地制定的政策是对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的工具类新产品、新技术,给予每项3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市区对国家、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攻关等项目按上级资助额的50%予以配套资助。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认定的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分别给予国家级20万元、省级12万元、市级8万元的资助;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对新获得经国家有关部门评审认定的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分别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获得的浙江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获得金华市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3万元的奖励。这些政策的出台均有力的支持了当地知名企业的发展也形成了争创品牌的良好气氛。
中山市是"中国淋浴房产业制造基地",多年来,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技术改造投入大的企业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扶持。
嵊州市是"中国厨具之都",建立初期针对该市油烟机、灶具规模和品质不同步的现象,专门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和行业专家,用各种案例来说明质量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