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五金制品协会秘书长 周和平
三、浙江省五金产业发展趋势及战略定位
全球制造业的大调整和重新分工正悄悄进行,虽然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产业转移和制造大国的机遇,但是想在产业转移当中成功转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长期努力。世界五金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利用中国资源,制造成本大幅降低,然后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研发实力、品牌知名度以及全球化的营销网络,在家门口与我们竞争,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国内市场虽然有扩大内需政策支持的拉动,但是要真正占领国内中高端市场也仍需付出长久的努力。此外,在出口退税率已经下调的前提下,我们在国际市场上还将继续面对反倾销、反补贴等非关税壁垒的压力,尤其部分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即频率、强度、手段、内容等四方面的升级,不仅对我产品出口形成阻碍,而且直接阻碍我产业升级。在国内市场仍面对不规范竞争、消费模式转变、城乡和地区差别等困难,国内仍存在同质化竞争和低价竞争,产品产能依然过剩,还将面对各种成本上升因素和物价提升的压力。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行业要下决心转变发展方式,从量的扩张,走向质的提升,下决心调整结构,增加中、高档产品比重,调整内外销比例,调整贴牌和自主品牌比例。树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理念,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科技与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真正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炊具:炊具是我省五金行业中的传统和优势行业。
目前全国总量约330亿,我省约占总量40%以上。未来的炊具应从美观性、实用性考虑,更注重安全、节能、环保和材料多样化。通过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品质和健康方面的需求。引导消费者从"一家一口锅"向"做什么菜用什么锅"方向发展。
2、吸油烟机和燃气灶具:我省是吸油烟机和燃气灶具的制造强省。
目前,我省吸油烟机占全国总量的23.43%,燃气灶具占全国总量的13.58%,无论是品牌知名度和销售价格都领先于全国同类产品,吸油烟机未来的发展要更注重环保,进一步提高油烟抽取效率,降低噪音和加强人性化设计理念。要努力做好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国家标准的执行工作。燃气灶具行业要特别重视灶具炉头结构的创新和节能环保灶具技术的研发。要特别关注建筑业中新出现的住宅集成和健康住宅发展方向,预计未来几年整体厨房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我省是吸油烟机、燃气灶具的生产强省,设计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辐射大,因此进入整体厨房市场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企业要抓住机遇,加大与地产开发商联姻,促进房地产开发商与厨卫厂家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格局。3、卫浴产品:高档卫生洁具及五金配件属国家鼓励发展的产品。
2010年我国出口水龙头40.17亿美元,进口水龙头2.6亿美元。大多数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只扮演了末端加工的角色。在五金龙头高端市场上,洋品牌仍旧独占鳌头,目前高档酒店饭店宾馆均选用国外优质水龙头。其实高档不一定非要进口,中国制造也未必低档,很多国外企业找中国贴牌就是一个明证,只是在高端市场上还处在国内品牌空缺的时代。水龙头的市场潜力很大,它早已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节约水资源、杜绝二次污染的重要产品。我省又是水龙头生产和出口大省,"埃美柯"、"劳达斯"等中国名牌产品已开始进入国内高档宾馆的市场,应进一步加大开拓力度,增加高端市场份额。
4、工具五金。
工具类五金产品是以出口为主的大宗五金产品,2010年我国工具类产品出口达到83.34亿美金,进口工具41.81亿美元,进口工具基本占领着国内工具产品的高端市场。我省手工工具产量曾达到创记录的21亿件,占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我省工具类产品的发展重点是要加快创立出口自主品牌,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提高产品表面处理和包装质量,突破高档工具国产原材料的瓶颈,淘汰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彻底扭转近几年来我省工具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大幅度上升,销售单价和出口创汇额却低于产量增幅,销售利润率处于逐年下降的不利局面。
5、日用五金:日用五金产品是五金制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要出口大宗产品。
2010年我国日用五金产品出口创汇89.60亿美元,其中我省出口约占25%左右。我省是国内日用五金产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其中打火机、剃须刀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几乎垄断了这两个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不锈钢保温制品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刀剪及小五金产品也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我省日用五金产品中,不锈钢保温杯要在外观设计造型,制造加工精度和提高保温性能上下功夫。剃须刀主要引导企业加大加快科技创新力度和资源整合,积极与电机、刀头、刀网、电池等关键零配件企业开发技术合作,以达到整机产品的质量提升。刀剪主要在高新材料的应用和设备引进、产品开发和加工工艺上有大的突破。打火机行业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行业资源整合,提高产品集中度,龙头骨干企业要以精密金属、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为基础,巩固和提升塑料、金属加工工艺,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保险箱行业要在整个行业大力推广安全级别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三高"保险箱产品,大力发展防盗、防火保险柜,智能枪械柜、ATM取款机等高端延伸产品。
6、锁具:锁具是个小产品大行业,是五金制品支柱行业之一。
2010年锁具出口达40.30亿美元,进口5.04亿美元。我省是锁具生产的重要区域,占全国总量的近一半,出口占全国1/3。随着住宅、汽车、中高档办公楼和酒店等支柱产业快速发展以及国防、公安、金融等系统对具有高防范性锁具产品需求的日益加强,锁具行业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装备水平,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促使锁具产品的品种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把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门锁及商用锁作为研发重点,大力拓展锁具的高端市场。
7、拉链。
拉链是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朝阳产业,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产品能够替代拉链的功能。全国拉链总量已达到380亿,我省占三分之一的产量 。虽然产量规模一再创新高,目前有90%的产品直接和间接出口到国际市场,但同样表现在竞争力不足。我国拉链产量已占全世界总量60%以上,而高端市场基本被日本YKK公司所垄断,这才是利润的高收获区。拉链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一是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赋予产品先进性和技术含量;二是提高传统拉链的产品稳定性,使拉链使用更加可靠,提高产品档次,进入高中档市场。
8、防盗安全门。
防盗安全门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我省是国内防盗安全门的主产区,"中国门都"永康产量已占到全国总量的70%,是中国门业质量标准的引领者。防盗安全门行业发展的方向是在稳定质量的前提下,开发装有高档智能化锁具的安全门,提高产品档次,拓展门业上下游产业链,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化技术,适应高档智能化住宅的发展趋势,进入国际高档门的领域。
四、浙江五金产业"十二五"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二五"期间,浙江五金产业要在继续保持行业有序、健康、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劳动密集型向有一定技术密集型,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由低成本低价格向高附加值和优质优价,由出口以OEM贴牌为主向自主品牌为主转型。
1、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五金产业
鼓励中小企业坚定不移地搞技术创新,把创新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档次、附加值,转变发展方式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道路。一是提升标准化水平,并加强标准的制修订和执行方面的力度;二是从设备、材料、工艺以及提高员工素质入手,增强产品性能和使用效果,同时要保障安全;三是提高综合效率;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吸纳劳动力多、对经济发展影响力大和区域分工合理的产业体系。行业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在"十二五"末期要从"十一五"末期的0.67%提高到1.5%以上,力争达到2%。推动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提高五金行业的专利数量和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技术的优势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行业人均创产值2015年要争取达到70万元左右。
2、抓好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我省五金产业集群已具相当规模,位居全国之首。要根据省政府统一布置,抓好现有产业集群特别是列入省政府试点的"永(康)武(义)缙(云)五金产业集群"和"遂昌建筑五金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积极引导产业集群区域走集约化发展模式,推动产品结构优化调整,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要加大产业集群区域的管理和服务功能,社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科技中介机构的活动、技术交易所的运营,新技术的推广、展览会、洽淡会的举办。充分发挥设立在永康的"浙江省五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使科技创能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产业集群区域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使区域经济不仅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和制造中心,而且成为五金产业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