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石僧兰常务副理事长在协会制锁分会换届大会上的讲话
2011-12-07 返回列表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石僧兰

一、制锁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最主要的生产基地集中在浙江、广东、山东等地。制锁行业是五金制品行业中既传统又新兴的行业,说它传统,是因为锁具产品拥有悠久的制造历史和使用时间;说它新兴,是因为锁具产品不断创新,吸收使用新技术,满足了新时期消费者对锁具产品在使用功能、外观、设计等方面的需求。
    在产品种类上,挂锁、球形锁、执手锁等依旧具有较大市场空间,自行车锁、摩托车锁、汽车锁及特殊用途锁具产品也随着上游产品的发展,正在发生变化,指纹锁、智能锁、楼宇对讲机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功能型产品。行业正在向机电一体化、应用生物识别技术、电子技术等高科技、智能化方向发展。重点骨干企业也正摆脱单一产品的形象,基本形成了锁具及安防的大概念。
    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不断发展,制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覆盖面不断提升,企业品牌逐渐做强,行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得到增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锁具产品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
    近年来,制锁行业所表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尤为引人关注。目前,行业销售额约为400亿元,产量为19亿把。根据海关统计,制锁行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出口增速达到31%,是五金全行业平均速度的两倍。2006年—2008年,也就是金融危机之前,锁具产品的出口总额分别为15.16亿美元、19.63亿美元、35.89亿美元,增速分别达到了27.3%、29.5%和82.2%。由此可看出,2008年制锁行业出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但在2009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锁具产品出口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2009年锁具出口29.9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6.6%。2010年,随着国外金融形势的好转,锁具出口达到40.03亿美元,不仅恢复到危机前的出口水平,还有所增长。2011年上半年,锁具出口额为20.82亿美元,同比增长15.9%,按此推算,预计全年出口额应超过去年总体水平。
    仅仅五年时间,锁具产品出口额由15.16亿美元增长到40多亿美元,并且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我们有理由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抱有高度信心,锁具市场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再来看进口方面,2006年—2008年锁具产品进口分别达到3.21亿美元、3.4亿美元、3.93亿美元,增速分别为34.9%、5.92%、和15.6%。2009年,锁具进口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进口额为3.69亿美元,同比下降6.1%。2010年锁具进口额达到5.04亿美元,增幅达到36.6%。2011年上半年,锁具进口2.73亿美元,同比增长16.2%,预计全年进口额将达到5.5亿美元。
    从上述数字分析中不难看出,虽然与出口相比,锁具进口额依旧较少,但其增长速度持续、稳定,并在2009年以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进口额不断的增加,可以看做是国内市场对于高端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国外大品牌正努力开拓中国市场。这值得我们生产企业保持高度关注。一段时间以来,企业总是将关注的目光放在出口而忽视国内市场的开发。以OEM贴牌为主的出口形势,虽然能让企业避开渠道建设、品牌打造方面的问题,迅速赚到"快钱",但经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国际市场并不是风平浪静的,三点一线式的销售方式一旦出现危机,对于我们企业的打击很可能是致命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正努力进入中国市场,虽然他们现在的销售规模可能不大,但随着渠道建设、品牌确立的完成,他们将会在国内市场给我们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不能变,现在行业龙头企业和以OEM出口为主的企业,希望各位企业家,必须加强对国内市场的重视和开发。
我还要再一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锁具产品都需要通过持续创新,不断通过技术创新、设计创新,推出新产品满足市场需要,不断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完善企业组织架构,打造现代企业发展模式进行市场竞争。一成不变的产品不会获得消费者永久的青睐,一成不变的企业也难以获得长久发展。

二、制锁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整个五金行业存在的发展问题是:
  (一)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亟待改变
    五金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方式粗放,工艺落后,产品产能严重过剩,低档产品多,中高档产品少,产品质量不稳定且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缺乏高标准、高效率、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世界知名品牌,总之,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市场主导能力。


    在工业总产值中有40~50%出口到国际市场。其中北美地区32%、欧洲26%。在国际市场分工体系中处于中低端产品,产品的竞争力低,不仅极易引起贸易磨擦,而且一旦国际市场有所变化将给行业发展带来比较大的风险。
  (二)结构调整仍是主要矛盾,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造成规模效益低下。
    五金行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集中度偏低,龙头企业所在的市场份额并没有绝对优势,这种小、多、弱的企业结构也必然导致能耗高、物耗高、质量低、资源利用率低、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轻差异化的产品、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的局面。
    在国内市场,国外一些大品牌的产品仍占据着我国的高端市场。国外市场虽然以贴牌出口为主,而且仍面临诸多反倾销等贸易壁垒的冲击,近年来主要是针对不锈钢制品、丝网等产品。
  (三)出口导向性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而且面临市场疲软和转入国内市场面临渠道建设等问题。五金行业中出口产品比重仍占到40—50%左右,产品同质化和廉价化倾向明显,大量产品仍处于中低端产品,而且存在接单、生产和交货这种单纯的出口模式,不了解终端市场需求,导致被动生产和效益低下,金融危机又带来了新的出口市场疲软问题。在开拓国内市场方面又遇到渠道投入和建设问题。
    为摸清目前国内市场锁具产品的真实质量情况,由协会筹资,委托国家日用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全国主要城市销售的锁具产品,用现金购买的产品的方式,进行质量调查。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20余个市场购买了49组样品,生产区域包括广东30个、浙江16个、上海2个、山东1个。抽样产品种类包括弹子挂锁、弹子插芯门锁、球形门锁、自行车锁、机械防盗锁等消费者经常使用的锁具。通过本次抽样调查,使我们比较清晰的看到目前市场上在销锁具产品的质量情况,本次调查对今后行业的提升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检测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开率。国家行业标准对门锁互开率的标准规定是≦0.204%,本次检验结果有17组产品互开率不合格,占34.7%。有的互开率高达0.979%。
    2、锁舌伸出长度。锁舌伸出长度是锁具保密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国家行业标准规定双舌插芯门锁的锁舌伸出长度不低于12毫米,斜舌不低于11毫米。本次调查发现6组产品斜舌长度不合格。
    3、插芯门锁方舌轴向静载荷。这是锁具牢固度的重要指标,国家标准要求方舌在端面承受1000牛顿静载荷后仍能使用,但对于这一基本指标,还有企业达不到。
    在今年年初的协会工作会上,我们曾提出今年行业的发展重点是质量提升。对于锁具行业来说,最重要的质量问题就是产品安全性。锁具产品没有好的质量,将会给使用者带来的是人身财产安全的损失,这是最大的质量问题。人们曾经形象地把锁具产品称为铁将军,如果这个铁将军出了问题,我们如何来面对它的使用者,如何为消费者的损失进行弥补?
    最近五金行业内也出现了一些社会关注的问题,虽然问题不尽相同,也有很多的内情不为外人所知,但通过这些事件,使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关系到老百姓身心健康、财产安全的商品,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特别是新闻媒体的关注度更高。企业应更加精益求精,再强再大的企业也经不起社会舆论的围攻和良心道德的拷问。
因此,我们再一次呼吁锁具生产企业一定要重视产品质量,在提高管理水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提升员工素质方面多下功夫,用过硬的产品迎接各方面的挑战。

三、制锁行业发展方向及需要注意的核心问题
  (一)行业发展方向
    锁具产品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锁具产品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遭到淘汰,而是会不断吸收科技进步的养分不断壮大和完善自身。锁具产品的外延更是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得到扩张。例如,机电一体化智能锁的使用,运用最新生物识别技术开发出的指纹锁,以及为金库、远洋运输、军事警用开发出的特种锁等,可以说,锁具产品已是无处不在。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领域,足以让我们对制锁行业的未来发展抱有更大的信心。
    目前,制锁行业还呈现出生产集中,但个体规模偏小的局面。浙江、广东、山东等锁具主要产区拥有的企业数量非常可观,但真正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因此我们结合制锁行业实际情况提出:力争到"十二五"末,制锁行业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数量达到或超过500家;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数量达到或超过100家,过亿元的企业达到或超过50家


    二维码
    电话:010-67770641 传真:010-67774414 邮箱:sujingg@126.com 投稿邮箱:zhangchuan1991@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百子园5号楼C座903
    Copyright ©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50324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9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