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资讯中心
政策法规 您的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法规
《中国手工业合作化和城镇集体工业的发展》第四卷首发式在京隆重举行
2008-11-13 返回列表
      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10月16日,由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钓鱼台国宾馆共同举办《中国手工业合作化和城镇集体工业的发展》第四卷首发式。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主任、第四卷主编陈士能,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第四卷主编章百家出席首发式并作了重要讲话。
      陈士能主任在讲话中指出,这次出版的丛书第四卷反映的是1996年-2006年11年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情况。这段时期是世纪之交,是我国"九五"、"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和"十一五"计划良好开局的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国经济体制和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变化最大、发展最快、实效最好的时期。
      陈士能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和支持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和重要决策,反复强调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这一阶段城镇集体经济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本实现产权明晰。改革开放前,城镇集体经济资产名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际上谁也不占有。经过改革,目前70%以上城镇集体企业转换成职工个人所有、企业集体占有的、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劳动者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主人。 2、企业组织形式实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样化。改革开放前,集体企业大多是形式单一的生产型企业。通过改革,目前城镇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主要有5种:集体资本共同共有企业,职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以集体资产、职工资产参控股与国有、私有资产共同组建的公司制企业,集体资本参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劳动群众新办的合作社企业。 3、在发展方式上初步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城镇集体企业多为中小企业,改革开放前,分散落后。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大力调整结构和科技创新,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形成了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 4、集体经济理论不断创新。走出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成功之路,逐步形成了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两个联合"为主、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科学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集体经济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章百家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研究和编写党领导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是我们搞党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从1991年就和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联合编辑出版《中国手工业合作化和城镇集体工业的发展》,作为党史资料丛书之一,到1997年已经出版了1-3卷,收录了1949年-1995年的资料。2006年开始,两个单位再次合作编辑这套从书的第四卷。第四卷涉及的是从1996年至2006年这11年间的集体经济发展。这11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城镇集体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一样,改革不断深入,出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局面,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新的贡献。
      据了解,党史资料丛书《中国手工业合作化和城镇集体工业的发展》第四卷,由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共同编写,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50万字,收集了1996到2006年中国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资料,是一部带有工具书性质的文件集、资料集。第四卷编辑出版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回顾、记录十几年来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城镇集体经济的光辉历程,弘扬我们党不断探索总结的中国特色集体经济理论,弘扬数千万城镇集体职工做出的巨大贡献,总结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新鲜经验,为集体经济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今后城镇集体经济继续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服务。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副主任李玉娟、顾问吕坚东,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秘书长黄小同,中央档案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华全国总工会等有关部门领导,研究部门专家,各大新闻媒体共80余人出席首发式。

    二维码
    电话:010-67770641 传真:010-67774414 邮箱:sujingg@126.com 投稿邮箱:zhangchuan1991@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百子园5号楼C座903
    Copyright ©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50324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9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