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科学技术部以"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在科技工作中更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特提出如下意见。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行动指南。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推动我国科学发展的紧迫需求,科学技术的地位与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科技实践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的结合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当前,我国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实践,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要突破口,让科学发展的理念在自主创新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和贯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实践,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当前的首要任务,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全面实施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任务。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当前要充分发挥科技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振兴,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把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围绕改善民生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强民生科技工作,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4.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坚持统筹兼顾,实现支撑引领发展与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统筹部署,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的统筹协调,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的统筹安排,国内和国际科技资源的统筹利用。 5.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科技工作的优先位置。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构建有利于人尽其才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凝聚各方面科技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科技工作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 二、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依靠科技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一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是当前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发挥各方面科技力量的优势,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把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作为主攻方向,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选择重大专项中对当前经济发展最具影响、能有效拉动内需,并在近期可以取得突破的任务,加大投入,加快实施,力争快见成效。进一步完善重大专项工作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加速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战略产业。 2.加快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产品。结合中央扩大内需十条措施的落实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加快推广应用一批既能拉动内需、又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对国家科技计划的部署进行必要的调整,围绕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问题,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3.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专业化、网络化科技服务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扶持和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发挥国家高新区作为自主创新高地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加大对高新区科技创业的支持,以创业促就业。 4.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针对企业发展的技术和人才需求,组织动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广大科技人员带技术带成果进入企业,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抓紧实施"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行动",形成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城乡科技统筹,引导科技要素和资源向农村有序流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大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力度,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特别是增产千亿斤粮食战略工程提供支撑。 2.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创新创业项目,集成转化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培育一批农村科技型龙头企业。继续推动星火产业带建设,加大对重点涉农产业的支持。充分发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的作用,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实施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加强部门联动,营造政策环境,搭建创业服务平台,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和高校毕业生作为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兴办生产经营实体,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展创业和服务。通过人才要素带动科技、金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集聚,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科技带头人的培养,培育一批农业产业链,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4.建立健全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依托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推动形成覆盖广大乡村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重点发展一批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平台,加快实现农业全过程信息服务,把农业生产经营、农民生活等信息及时传送到千家万户。 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促进科技惠民 让科技进步惠及人民群众,这是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使命,也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工作。要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目标,加强民生科技工作部署,大力实施民生科技工程。 1.实施全民健康科技行动。加快疾病防治、优生优育、公众卫生、医疗器械国产化、中药现代化等技术研发和应用。重点面向万乡千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机构,推广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医疗仪器、医疗信息化、远程医疗等技术和产品,普及推广健康知识,提高社区、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公众健康素质。 2.实施改善人居环境科技行动。结合拉动内需的相关民生工程建设,大力推广节能省地宜居型住宅建设、饮用水安全保障、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开展提高大气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的技术与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带动建筑、环保、交通等产业的发展。 3.实施公共安全科技行动。加快建立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等公共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加强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故、灾害的检测监测,研究开发保障公共安全急需的仪器、设备及装备,建立以先进信息集成和管理技术为支撑的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技术平台,提高公共安全技术水平。 4.实施新农村建设民生行动。加强农村民生科技工作,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培育农村科技型企业,发展农村新兴产业。持续开展科技扶贫,引导更多科技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有序流动。加强农村科学技术普及,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作优秀科普作品,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开展科普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喜闻乐见的科普服务。 5.实施全民节能减排科技行动。加快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节能减排潜力大、应用面广的关键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全民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和普及,显著提升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和科学素质,发动社会公众参与节能减排。制定和发布相关指标,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超前部署,提高科技持续发展能力 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将引发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必须着眼长远,加大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能力建设,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 1.加强前瞻性和战略性基础研究。在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和 ![]()
[版权所有]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京ICP备150324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9836 技术支持:瑞盈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