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资讯中心
政策法规 您的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法规
温家宝:中国随时准备出手更有力措施
2009-03-02 返回列表

  每年两会召开前夕,"总理请听我说"、"我有问题问总理"……都会成为春天里互联网上最热烈的话题。能同总理在线交流,是全国网友最大的心愿。28日下午3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专访。以下是有关财经话题的精彩摘要:

  [网友田间地头]总理,人们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心中都很没底。您认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起到作用了吗?政府还会继续出手吗?

  [温家宝]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其实我关注到今天网友提出的各类问题,大多数是关系民生的。但是所有这些问题都同我们的经济发展有关,特别是同应对当前这场金融危机有关。我首先回答这个问题,如同给大家画一张素描图。你问我人们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心中还没底。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现在还在蔓延,没有见到底。

  我国有良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基础影响主要在实体经济

  温总理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说,在这场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受到的主要影响是在实体经济,因为我国的金融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已经具备应对危机的良好基础,总体运行是稳定、健康的。但是我常说,中国管得了自己的事,管不了世界的事情。世界市场的萎缩,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趋大,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外部需求造成很大的冲击,最主要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实施包含四个方面的"一揽子计划"

  由于外部需求减少,产品缺乏市场,工厂经营困难,也就造成农民工大批返乡失业。应对这场危机,应该说是从去年6月份开始的,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现在为止,可以说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应对方案,我们称之为"一揽子计划"。

  它包含四个方面:第一,大规模的政府投入和结构性的减税,以扩大内需。第二,大范围内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涉及十大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行业。第三,大力度的科技支撑。我们准备在两年加快推进科技专项规划,投入1000亿,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后劲。第四,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单就大家关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们计划在三年内要投入8500亿。

  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表明我们经济开始有所好转

  你再问这些应对措施起到作用了吗,我可以告诉大家,这场危机来势凶猛,我们应对措施是否能够起到作用,取决于措施是否正确,措施的力度是否足够,措施的进度是否快速有力。尽管这样,我觉得我们正确的概括,就是说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初步见到了效果。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经济开始有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趋势。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表明我们经济开始有所好转。

  应对危机准备随时出手更坚决有力的措施已初见成效

  当然,这些指标还是暂时的,有些还是不能完全可以对比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应对这场危机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在危机面前一定要提振信心,沉着应对,随时准备出手更坚决有力的措施,减少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危害。

  网友们,我今天是没有任何稿子和大家在交谈,我会引一些数据,有些可能是正确的,有些凭记忆也有失误,但是为了让大家了解,我还是尽可能地向大家讲一些事实。

  我想讲为什么说见到初步成效,有四个方面。第一,信贷投放有所增长。去年11月份,新增信贷大约4400亿,12月份7700亿,2009年1月份16200亿。第二,消费占GDP比例。去年11月份38%,12月份42%,今年1月份45%。第三,消费。今年1月份的消费同比增长18%,但今年1月份的物价比去年同比要低。第四,我非常看重的就是发电量。发电量从今年2月中旬开始,发电和用电量都恢复了正增长。在全国,2月中旬增长15%,环比增长13.2%,在南方,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8%。谢谢。

  希望同台湾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台湾网友"高雄的EE"]我是来自台湾高雄的农民,大陆政府出台了对台湾农产品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让我们很感激,也萌生将来到大陆开办农场的想法。我了解大陆政府的支援力度很大,不知到时候我是否也能享受和大陆农民一样的政策支援?

  [温家宝]去年台海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实现了"两会"的协商,并且盼望已久的"三通"也正式解决了,这标志着海峡两岸的关系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新阶段。

  我知道,两岸经济关系是台湾企业和群众最为关心的,我希望借这次在线交流能够表明我们的立场,也就是我们希望同台湾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特别是加强金融方面的合作。对于台商,企业融资困难的,要给予合理的解决。对于他们到大陆来创业的,要给予支持。这几年我们出台了对台湾农产品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目的就是解决所谓台湾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我想我们还可以想得更深一点,也就是通过协商来进一步研究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机制,这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台海局势的稳定和发展。

  只要有信心,我们这个国家才有新希望

  [主持人]总理,您的一句话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近来给大家特别大的鼓舞。网友"民用李宝库"又引用这句话,他还说,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我们非常拥护,如果想让老百姓敢消费,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看到中国经济振兴大有希望,总理,您认为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

  [温家宝]从这场危机一开始,我就到处讲,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我以为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信心危机和信用危机。在这个关键时刻,提振信心最为重要。只有消费者有信心,才能大胆消费。只有企业经营人有信心,才能大胆的投资。只有国家领导人有信心,才能开动脑筋,想方设法采取及时果断的措施应对危机。只有信心,我们这个国家才有新希望。

  谈起消费,我常讲,取决于消费的不在于一般号召,而在于消费者口袋里是不是真的有钱。当然,我们希望有钱的消费者大胆消费,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使经济发展,使人们就业,从而挣到钱才能真正实现消费。你盼望的,也是我盼望的,就是经济尽快复苏,大批农民工还能回到城里就业,应届和以前的大学毕业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整个社会各个群体的收入都能够有所增加,那么,我们消费才有基础,我们将为此而努力。

  总理谈医改:未来我们打算做五件事情

  [网友"老翁"]作为一名消费者,我在商场已经能找到消费者是上帝的感觉了。什么时候在医院里我们患者也能找到这种感觉就好了,让医生围着病人跑,而不是病人追着医生跑,做到这一点医改就成功了,总理,您说呢?

  [温家宝]我完全理解你。前几年有一次我在长春出差,到一所医院去视察,当时医生也向我谈了许多他们的想法,我就跟他们讲,我说,你们对病人的态度一定要好,我知道你们也很不容易,你们是医改的一支积极力量,如果你们有什么牢骚和不满的话,向我发,但不要向病人发。他们很感动。

  你方才提到医改问题,我想借此机会给网友们稍微讲一下我们医改的主要方向。大家知道,医改是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医改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决心推动医改就表明政府把老百姓的健康放在心里。我们打算做五件事情:

  第一,要扩大城乡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城乡医疗保险大概分三种类型: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现在新农合覆盖面基本达到90%,城镇职工保险在一部分困难企业还没有真正做到,最为困难的就是城市的一老、一小、一残,也就是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现在城市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还不高,我们将加大投入,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这三项医疗保险的覆盖面都达到90%。

  第二,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也就是说,我们把群众需要的常见病的急需药物作为基本药物,规定它的价格、标准和报销的水平,这样就使大家能够看得起病、吃得起药。

  第三,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我们已经在全国2.9万个乡镇卫生站进行了医务中心的建设,我们准备今年完成这方面的建设。然后计划在三年内,还要完成5000个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建设,2000个县医院的医疗卫生建设,还有2400个城市社区卫生院的医疗卫生建设。

  第四,加强医药服务体系的均等化。主要是增加人均医药卫生保障水平,特别是公共经费的保障水平。

  第五,我以为最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公立医院的改革。因为这项改革涉及城乡很多医院,我们没有经验,需要试点,但是所有这五项改革,我们所要坚持的方向,就是公共医疗卫生,必须坚持公益性质。

  如何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案我们的力度还不够

  [网友"IP221.233.*.*"]我来自湖北,感动于您救助白血病患儿,这样的孩子很多,总理。仅凭您一己之力救不过来。我6岁的孩子患有原发性免疫缺陷,家里经济负担沉重,恳请总理考虑能否将特殊病患儿纳入医保统筹范围。救救我的孩子,叩谢您。

  [温家宝]我十分关心你的孩子,你的问题是发自肺腑的,其实就是在那次天津遇到白血病儿童,我和我的同事们,伸出救援之手,但是这件事情也引起网友不同的议论,有的网友十分尖锐地提出来,说到遇到一个好总理不如遇到一个好医生。

  这件事情我懂得,因为就是在几年前,北京儿童医院的胡亚美女士告诉我,中国的白血病的儿童要超过400万,她希望在儿童医院建立一个白血病中心。国务院批准了这个项目,将要斥资8.8亿来建设这个中心,但是光有意愿不行,孩子还得有钱看得起病,我也懂得,一个白血病的儿童,治疗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而我们现在所有的医疗保险制度都不允许这么大额的报销。

  大家请注意,那天在火车站,我并没有把这个孩子的事情交给地方政府去办,而我出于一个普通人的同情心,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凑些钱来给他治病。但是,我毕竟是一个总理。因此,我要想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如何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案,如何建立儿童重大疾病的救助制度。这些事情我们都在做着,但是我们的力度还


    二维码
    电话:010-67770641 传真:010-67774414 邮箱:sujingg@126.com 投稿邮箱:zhangchuan1991@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百子园5号楼C座903
    Copyright ©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50324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9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