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国家第三季度GDP增长已达8.9%,综观前三季度数据,实现全年"保八"目标已没有悬念。这是全国各行各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取得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明显成效。在举国上下的不懈努力中,国家质检总局在年初开展的"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也已呈现出阶段性成果,即进一步健全了质量工作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体系,质量宣传年、质量提升年、质量服务年、质量整治年和质量建设年已经深入人心。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孙波先生来到武汉大学质量研究院同莘莘学子就我国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互动交流,得到了普遍好评。他认为,国内外形式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质量管理理念,拓展质量管理内涵,创新以质取胜方式,推动社会各方面落实质量责任,系统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能力,从而使我国经济复苏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之上——
创新以质取胜方式 坚持质量兴国之道
——质量工作面临的形势、问题和任务探讨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 孙波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明显成效,经济形势总体呈现企稳向好势头。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质量的竞争。质量对各类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越来越重要。
当前应更加重视质量 使我国经济复苏建立在高质量基础之上。
对形势的把握,始终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就质量状况和质量形势而言,首先取决于社会经济总形势,它由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综合构成。
首先是国内形势。总的说来,我国经历了31年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就,但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我国取得的成就看,无论是国民生产总值还是出口总值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角度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属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人均产值还比较低。这个阶段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生产力水平多层次,以及由此决定的教育文化、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发展水平的多层次。可以说,在各个领域,我国都有能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但也有十分落后的水平,还有大量处于中间状态。
具体到质量领域,则是技术水平多层次,管理水平多层次,社会责任、道德意识、诚信意识等多层次。一句话,决定质量的多种因素都是多层次的。我们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也有世界上非常落后的小作坊;在公民意识中,有最先进的为国家民族利益而鞠躬尽瘁的思想,也有见利忘义的落后意识;在消费群体中,有追求高质量的高收入消费者,也有只讲数量而顾不上质量的低收入群体。这些,决定了产品质量水平的多层次,我们既有世界一流质量水平的产品,也有低档产品甚至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
对国情有了基本判断,我们就能对一些现象有正确的认识。比如,为什么假冒伪劣屡禁不止?现实中很多例子告诉我们,制造假冒伪劣与这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自身状况有很大关系,涉及到道德意识等等方面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一个重要方面反映民族的素质"。他认为,质量问题不仅关系管理和技术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民族精神素质或全民素质的综合反映,提得非常之高。这说明,抓质量必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其次是国际形势。从经济的角度看,最大的趋势莫过于经济全球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品在全球市场范围内销售,财富在全球竞争中获得,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要在全球分工和财富分配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要在全球竞争中和平崛起,就要获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在这种形势下,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以质取胜、质量兴国的道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也好、人才也好,都要通过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实现自身的价值。
明了了形势现状,也才能明确我们为什么采取某种措施。比如我们是个发展中国家但又必须面对全球化,与发达国家竞争。也就是说,我们还不是狼,但必须与狼共舞,那该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一定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和更加优惠的政策,这是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一条基本经验。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也是当前我们面临的客观形势,这对质量进步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推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工作,上技术、上档次、上水平,用更高质量的产品巩固和开拓市场。另一个是一些实力不强又缺乏诚信的企业用降低标准、偷工减料、牺牲质量的办法来降低成本。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办法,实不足取。当前,我们应该积极提倡鼓励第一种做法,要更加重视质量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企业注重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和落后产品,使我国经济复苏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之上。
当前面临的六大问题
当前存在的质量问题,既有结构性、基础性的深层次的问题,也有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首先要说明的是,就总体而言,现在的质量问题与过去的问题不在一个层面上。改革开放前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是质量,人们主要追求吃饱穿暖,数量尚且不够,质量当然无从谈起。
那个时代就是一个追求数量的时代,而现在则是追求质量的时代,存在的一些问题是追求高质量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比如,苹果、梨,过去只有产出的季节才能吃到,现在一年四季都有,那么就用保鲜剂等办法来实现,这个保鲜剂就要确保不能出现新的有毒有害的物质,还有转基因农作物对人身体健康有何影响等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那么,当前存在哪些质量问题呢?
第一是,以食品为重点的质量安全问题。去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典型,全国那么多婴儿受害,伤天害理,激起社会公愤,加上以前的阜阳大头娃娃、苏丹红、孔雀石绿等等,还有什么有毒有害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大理石放射物等等,安全如果不保,怎样发展?所以,这是当前我们要解决的第一大问题,必须集中力量首先把它解决好。
第二是,假冒伪劣等质量违法问题,这也是老百姓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这些年,我们打击的力度相当大。仅仅上半年,全国质检系统就查获产品质量违法案件11万多起,涉案货值近14亿元。甚至在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有关执法检查中,也发现有借下乡名义翻新废旧家电、以次充好等问题。上半年,质检部门查处"家电下乡"相关案件150多起。
第三是,部分产品质量差,可靠性水平不高、质量损失较大的问题。近几年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都有少量产品实物质量不合格。在产品可靠性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国电子元器件比国外同类产品的可靠性总体上差1-2个数量级,国产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的平均无故障的时间比国外的短。由于不合格产品的存在质量损失也较大,如果有1%的产品不合格,一万亿产值就损失100亿元。我国工业产值是多少、损失是多大,简单一算就知道。而这些产品同样消耗了资源和环境,但一点作用也没有。从这个角度看,要解决我国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是一项重要措施。
第四是,思想认识问题。在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上,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同志仍以GDP为主,追求速度政绩。虽然党中央一再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调又好又快发展,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真正落实起来却很难。把好放在快之前,是中央发展经济在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战略转变。好是讲质量,好字当头就是质量挂帅,就要解决资源粗放、消耗高、污染大的问题,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当然,由于我国至今还没有一套质量统计指标和考核指标,看领导的政绩还是看总产值,大家比发展还是比GDP,这也是导致重速度轻质量的一个原因。
第五是,管理体制问题。主要是政府管理的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最基本的,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什么、怎么管,这个问题就得弄清楚。有人认为,政府的任务就是管安全,因为保障公民安全是一国政府的基本责任,而质量好坏是市场选择的事,应由企业管,并且以欧美等国为例说明他们就只管质量安全,其他不管。而我认为,政府管质量,不仅要管质量安全,还要管质量提升。从大的方面说,质量工作是经济工作的一部分,管经济发展就要管质量提升。
目前,世界上还找不出一个不管经济发展的政府,也没听说过不管质量提升的政府。美国政府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总统每年出席颁奖仪式并发表讲话,激励力度比我国还要大,这不是管质量是管什么!只是管的方式不同。我认为,在质量安全上,政府主要是管执法监管;在质量提升上,政府主要是管激励引导。
第六是,道德意识和诚信问题。出现"三鹿"奶粉事件,不是因为我们技术不行,设备不行,而是因为我们人的思想、道德意识出了问题。为了赚钱,明确规定不准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缺乏道德底线的人就是要加,就像明确禁止吸毒贩毒却依然有人要铤而走险一样,针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对这种有意识的犯罪,解决之道关键在于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同时予以严惩,以示警戒,使其不敢犯。
目前,大多制假贩假都与思想道德、不讲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