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资讯中心
政策法规 您的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法规
中轻联、总社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
2009-02-16 返回列表
    根据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分析检测阶段的工作要求和中轻联、总社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方案》,在国资委指导检查组指导下,中轻联、总社党委学习理论,把握实际,突出实践,围绕轻工行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发展、构建食品安全体系、如何加强中轻联、总社双向服务能力实力等四个专题进行调研,注重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在充分征求中轻联、总社各部室、协会、学会、直属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分析检查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和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体会
    自中轻联、总社2008年10月全面启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会社党委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要求,会、社领导和协会、学会、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学习实践活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积极研究制定本单位活动计划,带头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和有关读本,结合自身业务工作,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研究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思考今后发展工作重点和措施。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干部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化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
    (一)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是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我们深切地感到,轻工业是我国满足内需,出口创汇、支撑财税、稳定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产业。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轻工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确立了世界轻工生产大国的地位并正在向强国迈进。从轻工业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经验和最近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以及对我国经济所带来严重影响来看,更加体会到"发展是硬道理"这一论断的正确和重要,也更增强了在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加体会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战胜当前困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每个党员、党的领导干部理清工作思路,提高自身素质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推进轻工业和中轻联、总社、及协会、学会、直属单位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轻工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在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上狠下工夫,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确保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深化了对轻工行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进一步推进发展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新探索新概括,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不断在实践中认识规律、总结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中轻联作为行业组织,肩负着服务会员企业,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多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认识规律、把握规律的经验,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要保持轻工业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扶持轻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从单纯追求数量、规模向追求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不污染转变;从低价位竞争向有自主品牌的高质量、名品牌、优服务转变;从重视单一市场向注重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国际市场多元化转变;从主要重视经济效益向重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转变,从而实现轻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也为我们认识和把握轻工经济运行规律提供了重要启示,它告诫我们,推动行业科学发展,努力实现大国向强国的跨越,轻工业要树立大局意识,紧跟中央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重大变化面前紧紧依靠中央的重大决策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支持;同时,把"政产学研金"作为相互支撑互为条件来推进创新发展,抵御风险;进一步树立全球意识,密切关注和把握国际经济发展趋势;进一步树立市场意识,跟踪研究市场的变化和波动,把握好行业发展趋势和宏观经济运行趋势;进一步树立危机意识,结合行业情况,深入研究经济运行的周期、规律和特点,提高预测预警预案水平,促进企业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三)增强了促进行业改革创新的自觉性。
    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我们更深刻认识到解决当前行业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必须要用不断深化改革的方法,用促进行业发展的方法,在发展中破解难题,不断前进。近年来,轻工行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改革创新,有力地促进行业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实践充分证明,行业只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消除束缚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才能促进行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有效提高轻工整体竞争实力,加快实现由大变强的战略性目标;只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轻工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行业工作的各个方面,着力构建有利于行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行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行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四)增强了行业组织改革发展的信心。
    通过学习和实践,对自身定位和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它应是国家经济管理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是认真履行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基本功能,促进行业发展、产业升级、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应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协调解决贸易争端,促进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我国改革和经济发展,行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将继续增强。
    中轻联具有综合性、行业和会员多、产业关联度小、协会成立较早、市场化能力较强及会社合署等显著特点,会社体制是轻工一大特色,要更好地推动自身科学发展、持久发展,应把务虚与务实、服务与创收、会务与社务紧密结合,会社联航,各有侧重、相得益彰、共建共享。
    (五)提高了对进一步发展城镇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深入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城镇集体经济在新时期的地位、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发展集体经济,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不可或缺的方面;城镇集体企业点多面广,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于坚持第一要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就业是民生之本,城镇集体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社会就业容量大,是落实以人为本的重要载体,是合作经营、平等劳动、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是集体企业的重要特征,是民主政治在企业的具体体现,集体合作精神、平等和谐的劳动关系,形成了企业先进文化,是创造社会财富的自身利益的不竭源泉。为落实好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指示精神,总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理顺体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及时提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建议和意见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正值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时,对我国经济、对轻工业的冲击日益严重并呈加速扩散态势,目前已从出口依赖型产业向出口辅助型产业扩散;从上游原材料产业向下游消费品产业扩散;从沿海发达地区向内地发展中地区扩散。轻工行业企业面临形势严峻,保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
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按照中央的要求,党委及时提出: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行业做好相关服务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把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要求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重要内容,把引导行业企业科学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部署上来,面对当前国际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行业上下坚决贯彻中央一系列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把保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既充分估计当前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又坚定战胜困难、勇对挑战的信心,从危机中捕捉发展机遇,从逆境中发现有利因素,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拉动轻工业增长,出口增长,促进轻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为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贡献。
    我们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

    二维码
    电话:010-67770641 传真:010-67774414 邮箱:sujingg@126.com 投稿邮箱:zhangchuan1991@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百子园5号楼C座903
    Copyright ©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50324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9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