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会员中心
企业家风采 您的位置: 主页 > 会员中心 > 企业家风采
中国燃气具行业燃烧系统核心技术先行者-行业燃气具部品配件领头雁
2009-03-24 返回列表

——广东合胜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谭六明董事长访谈

撰稿 祁忠
    燃烧系统是灶具的灵魂,这个一向习惯深居幕后的零配件,如今却被推到台前。其直接起因是,GB16410《家用燃气灶具》强制性国家标准执行日进入倒计时。
    已于2007年6月13日获准发布、将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灶具新国标规定:燃气灶,一个主火热负荷≥3.5 kW;燃烧系统火孔部位,应使用耐温大于700 ℃的材料;灶具产品,必须安装熄火保护装置;标准状态由0 ℃,改为15 ℃。新规定,实质上是特别给零配件提出了高标准。
    当新国标做出的以上四项重大改动,在少数企业还处于懵懂状态,尤其是2007年底在广东顺德举行新标准宣传贯彻会上,有代表还向修订标准的组织者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提出疑问时,早有先行零配件企业提前3年捕捉到国标将作重大修改的信息,制定出产品核心技术全面升级战略,遂付诸于行动并大获成功。
    这个企业,就是广东合胜金属制造有限公司。正基于此,合胜当然地被此间人士认定为"中国燃烧器核心技术先行者,燃气具部品配件领头雁"。由此,合胜在灶具零配件领域的领袖地位,已然不可撼动。因此,有观察家认为,合胜如此为业内领导者看重,推动新国标贯彻是深层次原因。
    合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为什么敢于把尽早知道变成尽早行动?他们都做了怎样的投入,利用投入又都做了些什么?他们是怎样憧憬未来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带着一系列悬着的问题,记者在去年12月中旬新标准宣传贯彻会期间,采访了广东合胜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谭六明。
    他的谈话,向我们揭开了这个一直躲在幕后的零配件企业的面纱,一个拥有强大护卫阵容的航空母的清晰轮廓,展现在业者面前。
    2007年12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同业园1号——广东合胜金属制造有限公司所在地。这里,新落成的银白色建筑,浸透着现代企业气息。在明亮、宽敞办公室,记者与广东合胜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谭六明董事长的对话,就是在这里开始的。

回报社会 与世界接轨
记  者:董事长,请你对过去合胜走过的路,先做一下结论性描述
谭六明:回报社会,与世界接轨,是我们对过去20多年奋斗的结论。过去我们制作零配件的企业一直在幕后,如今把我们推到了台前。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零配件是一片散沙,不争气。如今走在前列的燃气具配件企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具备了创新能力,创新水平。燃气具行业拥有庞大的产业链,成熟的配件企业能生产出比较有水平的核心产品,为行业企业提供一流产品技术。配件企业与我国灶具整机企业同步提升,引领产业一同前行。这样,不仅提升了国内水平,而且也得到国外企业好评。有一个欧洲企业来访,认为我们的产品水平比欧洲要高。合胜如今以全面开放的姿态展示自我产品和形象,不是为一己的利益,而是看到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应该全面地向行业内外企业、向国内外企业展示新产品、新技术。合胜不应该仅仅赚国内的钱,还应该赚世界的钱。不应该只让外商买我们的一种产品,而是应该让他们买中国的品牌。因此,合胜准备建成国内一流的零部件生产企业。
    今天,配件产品已经到了重视品牌时代。以品牌带动消费,发达国家企业的成功之路,一直是这样走过来的。几年来合胜在用心研发、工厂改造提升方面,具备与欧美竞争的基础。从2005年3年开始,按照新国标研究开发新产品到今天,合胜能拿出很多具有国际水平、具备环保、节能、保洁功能的产品。过去合胜生产的燃烧系统,得到大品牌认同,特别是林内、樱花等帮助我们研究开发。未来更要重视新产品的研发,过去的工厂只是制造,未来要变制造工厂为创造的工厂,这是我们找到的新的发展思路。现在,国家对制造的品质、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未来的企业如果还维持在现在水平会与世界差得很远。我相信,一批走上正路的零配件企业在5到8年内会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市场的消费越来越好,也越来越理性,围绕灶具新国标研究开发新产品,一定会有好的回报。

合胜的成长简史
记  者:23年来,合胜是怎样走过来的?
谭六明:合胜1984年成立,至今已经有23年历史。23年来,在燃气灶行业合胜一直走零配件很专业化研发、生产道路,经历了几次大的跃升。回头看看合胜20多年发展史,可以分为起步、革新、全面创新3个阶段。在起步阶段,与其他零配件企业没有区别,都是采用翻砂工艺进行产品制作的。1992年(?)以后,合胜是在同行业中最先把翻砂工艺改为锻造工艺的企业之一,在零配件生产上实现了革新,翻砂是污染严重工艺,改变翻砂生产工艺是合胜经历的第一次革命性改革,也可以说是合胜的革新期。
    2005年到2007年,合胜进入了全面创新期。2005年时,我们感到整个零配件产业下滑,考虑到灶具新的国家标准修订,于是按照国家新标准成立研究开发中心。
    2007年,合胜建设起现代化工厂,是迎合了未来发展企业自身需要,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新企业建成中,合胜加大企业硬件和软件投入。用于企业建设的投资1亿多元,其中包括厂房建设投入8000万元,购置各种先进设备2000万元,还有500万元用于购置各种检测设备。
研究开发中心针对国家新国标组织好研究开发团队,全面研究开发节能、环保、保洁产品系统。不光是一个产品,而是整个系统的研究开发,这是燃气具又一次革命性改革。现在,合胜考虑的是一个产品不仅节能、环保,保洁,而且还要标准化,一个炉头能通用很多燃烧系统,我国企业的基本上一个产品一个标准。标准化的意思就是一个配件不是只适合一家整机生产企业的需要,而是能够通用,至少适合一批特定用户的需要。国内一种零配件产品统一标准,这是一个产业、一个行业革命性的改革。
    炉具的品质是阀体,炉具的灵魂是燃烧器。这么多年来,世界燃气灶企业林内、西门子等都来中国建立自己的品牌,都与我们有合作,合胜的未来目标是建立中国燃烧系统制造研究开发系统基地。这些年来,合胜面对整个中国零配件行业的提升,产业链的提升,立志为零配件业整体做大量工作,引导融入大产业、大格局之中,从而带动阀门、脉冲点火、安全装置,团结一批人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跟踪新国标为突破口 制定企业发展宏图伟略
记  者:合胜是如何进入到关注国标制定,从而制定企业发展宏图伟略的?
谭六明:早在2002年前后,国外一些大公司生产的燃气灶,卖到我国消费者手中后发生了不少质量问题。这个现象,把开发适合中国高热负荷的材料的课题提上日程。毫无疑问铜材制造燃烧系统质量稳定,但成本高。2003年世界经济处在大变化之中,铜材更加紧张、原料涨价。2005年时,我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会成员身份得知灶具标准正在修订过程中,新国标将出台。当然更得到即将修订新国标的几个细节和关键地方。于是,萌发了以跟踪新国标为突破口,制定企业发展宏图伟略的想法。

记  者:请谈谈"铜铝镶嵌"专利诞生的来龙去脉
谭六明:铝材可降低成本,铜材会保证质量,怎样把这两种金属的长处得到充分利用?促使我们从战略的眼光去思考,要求技术人员寻求突破。
    "铜铝镶嵌"技术,是最具代表性的超前性创新技术之一。在国外考察时,我们曾经看到在其他行业使用过类似工艺,于是,合胜就派人出国学习,把应用在其他领域的技术应用到灶具上来,吸取人家好的经验,提升国内开发能力。经过反复试验一种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铜铝镶嵌"终于成功了。
    近几年铜价飞涨,而铝制作燃烧器又会发生变形现象,不能保证产品质量。"铜铝镶嵌"技术,解决了使用铜材成本高,使用铝材不能保证质量的难题,这一技术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是技术创新。
    "铜铝镶嵌"技术,围绕灶具新国标发明的,新国标把材料耐温规定在700度,这项技术提前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对灶具整机生产企业,对消费者都是一个福音。
在生产中我们看到,铜做灶具的质量固然好,但价格高;铝材节约成本但温度高会使燃烧系统变形。新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在燃烧系统的高温部分用铜,低温用铝。铜铝镶嵌技术,是技术创新,在制造中有工艺难度,也是工艺有创新。这项新技术意义重大,原材料成为全世界性的紧缺资源,因此铜材原料不断涨价。这个创新会使中国五金行业走在世界五金行业前列。这项新技术也带来世界性的采购商机。

记者:合胜开发技术创新产品的原则是什么?
谭六明:在新产品开发、新技术上,合胜采取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新品开发策略,保证产品行业领先地位。在产品开发上,坚持实效性原则、超前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我们的台式灶水平高,要加熄火保护装置,成本高。在农村消费台灶。新国标规定,台式灶都要有熄火保护装置。国标,一定会对江浙一带企业影响,因为他们产品不符国家标准。
    实效性原则。合胜开发了一项三环燃烧系统,技术,节能效果理想,达到国际节能环保标准,还保洁,防止汤水流进灶台能达到燃烧率达到57%,这是不简单的技术,是经过1年多实验开发出来的,既保洁又燃烧率高,得到林内等各大整机品牌企业的认可。保洁,热效率高,难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超前性原则。这个原则最重要的表现在对新国标的成功跟踪,并成功研制出新产品。作为零配件企业提前掌握、领会新国标中的修改部分,既能合乎国家标准,又能提高自身制造研发水平。新国标中燃烧系统热负荷要达到3。5KW,材料耐温规定在700度,自动熄火安全保护装置等几项大的变动,合胜尽早关注到新国标将要发生的变化,


    二维码
    电话:010-67770641 传真:010-67774414 邮箱:sujingg@126.com 投稿邮箱:zhangchuan1991@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百子园5号楼C座903
    Copyright ©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50324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9836